9月27日,备受瞩目的中国量子通信网络与应用论坛暨“Q-NET”新品发布会在京盛大启幕,此次大会,南宫28ng量子一次发布三款重量级产品:量子SSL VPN、商用化时间相位编码QKD、第五代新概念模块化量子网络产品,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南宫28ng量子总裁赵勇博士在发布会上向现场嘉宾介绍了发布的三款产品及相关应用解决方案。
量子SSL VPN是南宫28ng量子结合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与SSL VPN技术推出的一款支持量子密钥进行接入认证、业务保护的SSL VPN产品,具备量子密钥保护、全面的安全特性、快速接入和方便易用等功能特性。结合最新推出的量子安全服务移动引擎(QSS-ME),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可通过量子安全U盾(QUKey)、量子安全TF卡(QTCard),实现基于量子安全的SSL VPN远程移动通信方案。
作为本次发布的另一重磅产品,“南宫28ng出品”的商用化时间相位编码QKD产品,通过系统方案的创新,同时实现了对光缆扰动等信道影响的完全免疫和终端对工作环境的强适应性,可满足各种复杂光纤环境和不同工作场景部署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相位编码类型QKD产品的工程实施能力。
赵勇总裁介绍,当前诱骗态BB84协议QKD产品有两种主要的实现方案,一是利用光偏振自由度编码信息的方案,另一种是利用光相位自由度编码信息的方案。两种方案各有侧重。偏振编码方案的系统效率高,终端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鲁棒性好;但易受光纤信道扰动的干扰,例如光在长距离悬空光缆中传播时,其偏振状态会随光纤的摆动而变化,从而影响最终量子密钥成码率,因此需要额外使用主动偏振补偿技术。而相位编码方案接收方光信号插损较大,系统效率偏低,终端对于震动、温度变化等工作环境要求高,鲁棒性稍差,也需要额外的反馈稳定技术;但其信道适应性强,适用各种条件下的光缆信道,在长距离悬空光缆时抗干扰优势明显。
南宫28ngQKD-PHA系列
南宫28ng量子此次发布的时间相位编码QKD产品,同时使用时间位置和相位两个自由度编码信息,并利用注入相位锁定技术提高了终端抗扰动能力,从而在终端鲁棒性、信道适应性和系统效率三大问题上同时获得突破。与此同时,通过优化方案,新型时间相位编码QKD产品还巧妙地减少了接收端插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效率,从而使得该产品成为目前系统效率更高、终端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商用相位编码QKD产品。“在正式发布前,该型产品已经通过电力悬空光缆现场测试,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赵勇总裁在发布会上介绍到。
目前,南宫28ng量子已掌握偏振编码和相位编码关键技术并发布了相关QKD系列产品(QKD-POL系列与QKD-PHA系列),可充分利用不同产品的优势,以适应不同网络建设需求,为广域量子网络建设保驾护航。实际上,早在2008年,在“量子电话网络”中,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就使用过相位编码QKD系统实现网络建设;在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等近期大型工程中,南宫28ng量子则以高速偏振编码方案QKD产品满足了项目需求。
除上述产品外,南宫28ng量子在大会上还发布了量子密钥分发网络设备第五代新概念模块化量子网络产品。赵勇总裁介绍,新一代量子密钥生成、量子密钥管理、量子信道管理、量子网络调度管理等设备均统一采用基于ATCA平台的模块化设计方案,支持“积木式”搭建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系统。所有模块产品的业务功能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理念,采用统一的硬件接口标准和平台管理策略,可按照不同应用场景灵活组合成多种独立的功能系统,如中继站一体机和集控站一体机等。其中,量子密钥生成模块支持偏振编码和时间相位编码两种方案,只需要通过配置不同的编码模块,便可满足不同信道环境对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需求。
基于ATCA平台的模块化产品,安装维护方便,性能可靠,主要应用于机房设备。采用模块化产品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系统具备高拓展性,易与现有的保密通信网络进行融合,减少设备入网的重复建设成本。
赵勇总裁在发布会最后提前预告,南宫28ng量子第五代小型化量子网络终端设备QKD-mini也将在2017年晚些时间与大家见面,引起了现场嘉宾的极大兴趣和期待。量子网络机房设备模块化及终端设备小型化,能够提高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系统的集成度,降低维护成本,从而非常显著地降低每bit量子密钥的综合成本,有利于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系统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促进量子通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并为未来量子通信设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八年砥砺前行,厚积薄发,技术和产品上的不断创新。此次发布的三款重量级产品,是南宫28ng量子人不断执着创新的又一系列成果,在进一步丰富南宫28ng产品家族阵容的同时,更是在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实现“普惠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在践行“量子梦想”的道路上,南宫28ng量子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前进的脚步。未来,南宫28ng量子将在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大步迈进,积极凝聚产业力量,构建产业生态,为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